樹脂黏土介紹與Q&A
樹脂黏土介紹與Q&A 隨著《藝 心軒手創藝術 》 工作室分享黏土的機會增加,經常被朋友們私下詢問的問題也跟著變多, 為此,在這邊特別將 樹脂黏土的介紹與 常見的疑問做個整理,希望有助於解答到大家的詢問。 以下內容,主要依據個人使用經驗提供主觀看法和建議回答問題,黏土資訊則取自網路資料、廠商產品資訊作為輔助來源。 *(下述內容如有文字引用會特別標記出處) *本篇內容,為作者花時間精神查詢、整理而成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以盡尊重之禮。 黏土的由來: 在人類歷史上,開始用“土”、用“陶”,製成器皿,歷史可謂相當悠久,在此不特別追朔, 我們僅整理近代黏土捏塑的部分。 依據目前已知的文獻參考,多數提供的看法是,近代黏土源自於墨西哥。 在當時,墨西哥人將吃剩的麵包屑加入樹脂,捏揉成團,無心插柳之下隨手捏製塑形,形成了最初的黏土製品。 而在中國歷史上黏土最初是以捏麵人為起點。捏麵人為民間藝術,其原稱又名 「捏米江人」,最早可追朔到三國蜀漢時代(約西元 220 至 260 年間),蜀國 著名軍師諸葛亮在某次出兵渡江時,忽遇河水暴漲,情急之下,靈機一動以糯 米糰捏「米人」並祭祀之,使江河安寧,軍隊順利渡河,因此後世稱孔明為捏麵之祖師。(黏土藝術發展及相關差異之比較研究;捏麵人,2015) 時至今日,許多的長輩或家長,仍習慣以「捏麵人」一詞,來形容從事黏土藝術工藝等。 在個人童年記憶中,早期台灣從廟會活動上看到的捏麵人偶,再到後面主要流行的「麵包土」,有了很大的進展。 麵包土,多製作花卉類型的作品,其主要成分是用麵粉來製成,所以作品通常會被蟑螂、老鼠啃食,無法久放。 經過改良之後,現在的麵包土已經不能食用了,屬於價位較高的土,它的延展性很好亦有透明光澤感。 經過幾年演進,目前在國內,麵包土一詞已漸漸被『樹脂黏土』所取代。依個人理解,樹脂黏土其特性與麵包土相同,但卻又有更優異的表現,特性也因不同國家、不同廠商製作的成分配方的不同,而有差異,因此使用普遍性大大提升,或許可在此解釋:樹脂黏土為麵包土的改良版。 黏土種類:依乾燥方式區分 因現今市面上黏土的種類百百種,故在此僅就作者個人知道有使用的黏土做簡易區分和介紹 一般我們依乾燥方式分為:自然風乾定型&加熱乾燥定型 🌟 自然風乾定型:亦即成品 需置放於室溫下“通風”乾燥 !! 常見的有:樹脂黏土、麵包土、輕質土、超...